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6

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-08-24


12-19) 氏(shi-4):


《说文》:氏,承旨切。巴蜀山名,岸胁之著欲落堕者曰氏,氏崩,闻数百里。象形,乁声。凡氏之属皆从氏。杨雄赋:响若氏


古文字写作‘’,上面的曲画为水的波浪纹状,下面的一竖表示由波纹的水面一直深到底,其本义为:水底。


微波荡漾的水面清澈见底    氏-氐-底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在其最下部添加笔画着重强调,写作‘氐(di-3,)’,后以‘底(di-3,)’字表示‘氏-氐’的本义。再广阔和深不可测的水面之下都会有‘底’。因此人们以‘氏’表示部落种族的繁衍根源。


商周青铜器  多字体铭文    氏    图片来自《甲金篆隶大字典》


远古人类社会形态中,‘姓’是女性祖先的上溯链条,即:女性繁衍世系的可准确上溯性质。而‘氏’则是男性子民的繁衍链接,即:原始社会中男性繁衍世系的不确切可知性。这也是远古母系社会时期,子女‘知其母不知其父’的根本原因。


后社会形态逐步过渡到父系社会,才以男性为主。如《通志·略·氏族》:三代之前,姓氏分而为二。妇人称姓,男子称氏。氏所以别贵贱,贵者有氏,贱者有名无氏。这正是‘姓’表示女系与‘氏’表示男系为主的族群繁衍之间,在远古原始社会中的自然本质差异。也是古代社会‘氏’与‘姓’为什么有着很大区别的根本原因。


读音为‘zhi-1’特指:月氏(yue-4;zhi-1)-汉代西域国名。阏氏(yan-1;zhi-1)-汉代匈奴人称其君主正妻的名称。这是后起的读音。


‘氏’为多结构组字,其本义由‘氐’取代后,不再单独作为部首。现代汉字归入难检字。


12-20) 氐(di-3):


《说文》:氐,丁礼切。至也。从氏下着一。一,地也。凡氐之属皆从氐。


古文字写作‘’,由‘氏(shi-4,)’字衍生而来。‘氏’字本义为河流中清澈可见的河底,在‘氏’字底部加上一画以作强调,表示‘河底’的位置所在。如《说文》:氐,至也。从氏下着一。一,地也。‘氐’为‘底(di-3,)’的初字。


河流的底部    氐-底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延伸泛指:事物或物体的根本。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尹氏大师,维周之氐。


引申指:低、低下。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封君皆氐首仰给焉。


特指:古华夏少数民族名称,活动区域在今西北一带。如《诗·商颂·殷武》:自彼氐羌。东晋时在今黄河流域建立过前秦;在今西北地区建立过后凉。


又为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氐宿,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,有星四颗。也被称为‘天根’。


‘氐’为多结构组字,其本义由‘底’替代后,不再单独作为部首。现代汉字归入难检字。在组字中多作为声旁表示读音,如:抵、邸、砥、骶、诋等。


12-21) 戈(ge-1):


《说文》:戈,古禾切。平头也。从弋,一横之。象形。凡戈之属皆从戈。


古文字写作‘’,正是一支竖立着的‘戈’的形象摹画。长柄,上部横出的部位为‘援’,用以横击和钩杀。如《说文》:戈,平头戟也。从弋,一横之,象形。


     竖立着的长柄兵器    戈   象形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古时‘戈’的标准为:长六尺六寸,其刃横出,可勾可击。与矛专刺、殳专击不同,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。因此又叫‘勾兵’或‘啄兵’。‘戈’为夏商至战国末期的主要兵器,士兵手握长柄,以顶端的横刃凿击或割取敌人首级。秦以后逐渐消失。


   戈的刃部名称图    戈    图片来自网络


延伸泛指:兵器。如《礼·檀弓下》:能执干戈以卫社稷。引申指:战争、战乱。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偃武息戈,卑辞事汉。


商周青铜器  多字体铭文    戈    图片来自《甲金篆隶大字典》


由其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及引申义相关。如:戟、伐、战、或、戎等。


添加‘双手’为‘戒(jie-4,)’,以此会意表示:双手紧握武器防备来犯之敌。引申出‘警戒、戒备’的含义。如《说文》:戒,警也。从廾持戈,以戒不虞。


汉石画像  双手持戈的武士    戒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添加意为‘脚步’的‘止(zhi-3)’为‘武(wu-3,)’,以此会意表示:持戈行进,准备动武的意思。即:古时的干戈军旅之事。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德不厚而行武。


商周青铜器  多字体铭文   武   后两个是‘武王’的合文   图片来自《甲金篆隶大字典》


‘止’既有‘脚趾、脚步’的字义,又有‘停止’的意思。‘穷兵黩武’、‘武断’都不可长久。发展武备,以武促和,方显可行。因此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


12-22) 戉(yue-4):


《说文》:戉,王伐切。斧也。从戈、(jue-2)’声。《司马法》曰:夏执玄戉,殷执白戚,周左杖黄戉,右秉白髦。凡戉之属皆从戉。臣铉等曰:今俗别作钺,非是。


古文字写作‘’,早期字形像新石器时期绑有木柄的石斧,象形。


石斧是斧钺的最初形态    戉   象形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后来金属材质的斧刃呈弧形,斧身薄而宽。如《说文》:戉,斧也。从戈、‘’声。之所以说从‘戈’,指的是:和‘戈’一样需要安装上长柄才能使用。后添加意为制作材质的‘金(jin-1)-钅’为‘钺(yue-4,)’。‘戉’为‘钺’的初字。


金属材质的斧钺    戉-钺    图片来自网络


安装到长柄上的斧钺,抡起来势大力沉,所向披靡、不可阻挡。因此‘戉’是一种威猛的兵器。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自把钺以伐昆吾,遂代桀。‘戉’还被当做一种行刑用具。如《国语·鲁语》: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。


     青铜器  持‘戉-钺’行刑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因此,‘戉’被视为‘王权’的象征。古文字的‘王(wang-2,)’即为斧钺落下砍杀时的样子,刃部在下。


由此‘戉’又成为仪仗用具,用以表示‘王’的‘威权’。如《司马法》曰:夏执玄戉,殷执白戚,周左杖黃戉,右秉白髦。


添加意为‘附着、次序’的‘尗(shu-2)’为‘戚(qi-1,)’,以此表示:器形与斧钺相似的兵器。其早期字形像斧钺的样子,比斧钺器形长一些,器身上下的短竖画为‘阑’。考古实践中在夏末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有实物出土。器形为:比斧钺小,长条弧刃,有上下阑,内上有孔。


比斧钺小且狭长    戚    图片来自网络


其为一种斧钺形古兵器名称。如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因其器形较小,后成为古时用于表演君王征伐的舞蹈道具。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大乐正学舞干戚。


由其‘与斧钺类似兵器’的本义引申出:亲属、亲戚的含义。如《吕氏春秋》:何谓六戚?父母兄弟妻子。


‘戉’的本义由‘钺’取代后,不再单独作为部首。现代汉字归入‘戈’字旁或在难检字中查找。实际上戊、戌、威、成、戚等字都从‘戉’,不从‘戈’。


注:拼音后面的1,2,3,4分别表示声调:阴平,阳平,上声,去声。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。



心机机心,术尽伤人;

天上天下,惟一止正。

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!

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

走进乾一文化,四步带你回家!



第一步:️明理悟道(需明师指路)。

借经义、法理之灯光,照破无明黑暗从而实现内思破愚,恍如神明再现。



第二步:实修证道(需身体上路)。

乘修法、禅定之渡船,加速能量回收从而实证归根复命,犹如精神守一



第三步:传承弘道(需自己彻悟)。

依大道、真义之神力,弘法渡人渡己从而实现和光同尘,真如大通无碍。



第四步,回家之路(在放下之处)。

安身心,正定之归途,正见正业正定从而实现自在解脱,红尘空门穿越。


回家诀

  如如密因,妙觉圆澄。觉明空昧,识觉显能。能所生风,虚碍成金。风金旋火,地火水蒸。能积量变,妄想生身。七情六欲,界我为身。生死无常,失本寂净。世界相续,廿五有本。颠倒倒颠,开启脉轮。天地七魄,正炁精神。正道十善,道心灵魂。身心无二,圆妙于能。万法归一,一无不能。能觉止恶,共同生命。觉己觉他,自利利人。舍无所舍,融通命运。妙有真空,空有互生。非有非无,无所无能。不生不灭,净心实证。〇  。


请长按关注👉走进乾一文化学习平台,让生命从此开始蜕变!

点 击  以下 历史好文   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5

王阳明:修心可以百病不侵,也可以扭转命运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4

“原生家庭”只是头脑编织的一个梦

一张表看明白,每个孩子的毛病背后是父母的教育缺陷!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3

打开心量,与万物融为一体,你将获得重生!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2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2-1

灵魂觉醒的特质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5

庄子:身在事中迷,心在物外智!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4

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3

你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你不够爱自己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2

《我,是一切的根源》写的真好!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1

我们累世的修行,只是为了找回真我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0-10

震惊!情绪转移到肉体竟只需9个月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0-9

如何摆脱时间的束缚,获得生命的解脱?

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0-8

潜意识掌控心灵能量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